冬天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河水早就凍上了厚厚的冰,但是海水卻依然波濤滾滾。這是為什么呢?
2022-02-17
2月17日,中國科協發布2021年度中國卓越科技期刊十大最美封面。這些期刊是我國各領域、各類型科技期刊的優秀代表,集中展現了我國科技期刊蓬勃發展、爭創一流的時代風貌。
2022-02-17
2月17日,中國科協在2022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宣布,2022聯合國國際玻璃年在中國啟動儀式將于4月8日在京舉辦,后續,中國科協將支持舉辦第32屆中國國際玻璃工業技術展覽會、玻璃創造美好生活科普活動、玻璃與人類文明高端論壇等一系列活動。
2022-02-17
中國科協在2022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將于6月在武漢舉辦2022世界交通運輸大會,會議主題為“創新·低碳·循環·共享——更可持續的交通”。
2022-02-17
一起走進中國科技館“科技冬奧”展廳。
2022-02-17
今天已是百獸之王的老虎,7萬多年前遭遇過什么?現代虎的各個亞種怎樣演化出了今天的模樣?近百年間,人類活動讓虎的領地“縮水”、種群數量銳減,如何保護老虎,讓虎虎再“生威”?
2022-02-17
記者2月13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研究人員近期在云南高黎貢山發現了一個捻翅目昆蟲新種,并將其命名為楊氏胡蜂(蟲扇)。
2022-02-17
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中國鯤鵬翼龍的兩件標本以及與翼龍共同保存的團狀聚合體進行研究,確認該團狀聚合體是翼龍的食團,第一次證實了翼龍食團的存在。
2022-02-16
一起走進中國科技館“科技冬奧”展廳。
2022-02-16
在2月15日召開的中國科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211家中國科協全國學會聯名發布《中國科協全國學會學術出版道德公約》(以下簡稱《公約》)。
2022-02-16
2月13日至20日,雪車比賽在北京冬奧會賽場舉辦,比賽共設4枚金牌(男子雙人、女子單人、女子雙人、四人雪車)。賽場上,我國奧運健兒駕駛著一襲“中國紅”國產雪車風馳電掣,開創佳績。
2022-02-16
日前,天津大學新能源化工實驗室與丹麥技術大學物理系合作在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領域取得突破,揭示了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反應的控速步驟,在該研究方向提出了全新的機理認識。
2022-02-16
2月15日,冬奧會賽事再傳捷報,中國代表團運動員蘇翊鳴、谷愛凌分別在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中摘得一金一銀。本屆奧運會上,兩位人氣選手精彩表現的背后,離不開科學訓練的“秘密武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的尖鋒旱雪四季滑雪場,這個中國規模最大的旱雪場,曾先后接待過上述兩位選手備戰冬奧。
2022-02-16
1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黃光順教授、鄢文標副教授帶領的中國科大北京譜儀(BESⅢ)R值研究團隊與國內外其他團隊合作,利用連續能區2.23—3.67GeV正負電子對撞數據,以優于3%的精度測量了R值。
2022-02-15
熊貓是世界公認的中國國寶,形象友好可愛、憨態可掬。
2022-02-15
一起走進中國科技館“科技冬奧”展廳。
2022-02-15
2月14日,“典贊·2021科普中國”揭曉盛典特別節目在CCTV10科教頻道播出,現場揭曉2021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學辟謠榜。特別節目由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人民日報社、新華通訊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由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支持。
2022-02-15
又到一年元宵節,今年的月亮卻是“十五的月亮十七圓”,最圓時刻(望)出現在2月17日0時56分。為何十五的月亮十七圓?北京天文館原館長、天文科普專家朱進帶來了這份關于賞月的科普大餐。
2022-02-15
重慶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把西部(重慶)科學城作為全市科技創新的主平臺。